朗读
金华开发区直面废弃汽车长期侵占公共空间、影响市容环境、消耗行政资源的治理难题,立足法治化、人性化治理理念,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牵引,探索形成以“寻主—公告—处置”为核心、法治贯穿全过程为支撑的闭环治理模式,有效破解认定难、联系车主难、处置成本高等瓶颈。今年3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累计释放公共停车位150余个,废弃车单车年均保管成本从7300元大幅降至500元,降幅高达93.2%,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一、三位一体,联动治理提质效。一是机制联动,协同作战。出台废弃汽车整治专项工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一本账”,整合行政执法、交警、街道等多部门力量,构建“车辆排查—车主信息核查—保管处置—回收流程监督”信息互通闭环。建立联席会议“一盘棋”制度,召开专题会议12次,定期研判治理形势,部门协作效率提升40%。健全执法处置“三协同”机制,协同落实联合排查、案件移送、价值保全,确保监管全流程无缝衔接。二是全域排查,精准劝导。将主干道路、老旧小区等作为整治重点区域,联动多部门开展“全域清查—二次筛查—精准勘查”三级拉网排查。创新多维溯源路径,主动对接法院、检察院比对司法数据,属地街道通过电话、上门、联系亲属等多渠道送达通知,讲解政策,引导车主自行处置,将“强制清理”转化为“劝导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各类疑似废弃车辆286辆,精准锁定并处置154辆,成功劝离车辆121辆。三是常态监管,闭环督办。聚集废弃汽车处置中出现的“疑难杂症”,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月研判三级联动机制,同步实施“月度通报、季度督办”双轨监管,切实压实主体责任,倒逼治理措施落地见效。组建由分局纪委、督察考核科和市民监督员构成的联合督查组,有效保障机制高效运转,现已开展3轮全区域覆盖督查,督查整改率达100%。
二、法治引领,规范认定强保障。一是公告递进,程序清晰。对排查发现的疑似废弃车辆严格实施“三次递进公告”程序:首次发布《限期驶离公告》进行预警;车辆拖离后发布《拖离及保管公告》,设立7日自行处理期;期满未认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精神,在官网及市级媒体发布《限期认领公告》,给予长达一年的公告期。该程序以“最大限度告知、最长时间等待”体现对车主物权的尊重,为后续处置提供坚实法律依据。二是依法认定,证据闭环。通过严谨的公告程序构筑合规管理闭环,形成从寻主、告知到权属认定的完整证据链。公告期满后,车辆可依法定义为“无主物”或“权利人不明物”,彻底解决以往“不敢动、动不了”的困境。截至目前,已依法公示无主车辆10辆,并全部进入处置流程,未引发任何行政复议或诉讼,实现“程序正当”与“公众利益”双重保障。三是执法规范,联动有力。合理配备行政执法力量,持续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为142名一线排查人员统一配发执法记录仪与专用车辆等装备,切实提升现场执法的规范性与处置效能。深化执法、交警、街道等多部门协同联动,依托常态化会商研判机制,全年共开展专题会商6次,解决车辆识别、信息核查、拖移保管等环节难题15项,进一步增强了执法协同效率与问题化解能力。
三、价值循环,专业处置促共赢。一是残值评估,权益保全。创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依法拖移的无主车辆残值进行专业评估并出具法律效力报告,详细记录车辆信息与市场价值。即使车主未来出现,仍可凭报告主张残值款项,最大限度保护其潜在财产权益。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33辆已拖移车辆的残值评估与存档工作。二是数字赋能,高效处置。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处置网络,线上依托数字城管平台构建“天眼+地网”监测体系,通过AI图像识别自动匹配废旧车辆信息,累计智能识别废弃车辆63辆,处置效率提升60%;线下由经济发展部牵头,监督报废回收企业规范处置,确保“五大总成”等零部件合规利用,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三是宣教结合,源头预防。构建教育在前、服务促改,构建多维宣传体系,线上打造政务信息与主流媒体宣传矩阵,通过政策图解、普法问答等形式普及法规知识;线下创新开展“移动宣传站进社区”专项行动,联合交警、街道组建宣讲团,在居民小区、商业广场开展主题宣讲12场,累计触达群众2.3万人次。有效提升市民对废弃汽车治理政策的知晓率和支持度,推动治理从“末端处置”向“源头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