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近日,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选派执法骨干参加教育部研讨会,直属一中队中队长胡卫敏在研讨会上就婺城区教育监管执法模式作经验交流。
婺城区积极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和“双减”两大试点融合建设,推动建立流程清晰、责任明确、运转流畅的校外培训监管执法协同体系,形成“事前监管-事中处罚-事后评价”的全闭环监管执法模式,“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聚焦监管常态化,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厘清三张清单。将22项行政处罚事项划转综合执法部门,全面梳理教育领域监管事项清单、处罚事项清单、职责边界清单,明确审批、监管、执法的责任归属,实现一组清单管职权。二是拓展监管渠道。构建线上巡查、公众号、随手拍、投诉热线等线上巡查方式,组建覆盖全区的14个乡镇(街道)网格,将校外培训治理纳入村(社)网格化管理,实施网格化综合治理。2023年,接信访投诉30起、投诉举报26起,线上巡查1300余次,网格发现违规办学线索6条,群众监督不断广泛。三是创新监管方式。统一制定教育领域行政检查计划和跨部门双随机行政检查计划,最大程度整合单部门检查计划为跨部门联合检查计划。依托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全面开展“综合查一次”和教育培训监管“一件事”,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目前教育、文旅体、科技、公安、执法、市监、消防等部门已开展联合监管检查26次。
二、聚焦执法精细化,提升执法质效
一是数字执法更高效。建设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一件事”平台,按照“一家一档”要求,登记所有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实现培训机构信息“一表查询”。通过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开展执法检查,线上累计发起联合执法12次,完成线索移交38起。二是联合执法更有效。推动职能重构,确定了“3+5+X”的“监管+执法+属地”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体系,明确教育局、文旅体局、科技局等3部门为行业监管部门,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住建局、消防救援大队、公安部门等5部门为执法部门,14个乡镇(街道)的属地监管职责,截至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1500余人次,开展覆盖全区108家培训机构的联合执法行动。三是专项执法更精准。设立“双减”督察组,联合监管与执法部门制定检查方案,围绕校外培训机构经营资质、培训内容、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等7类重点内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实现每月对中小学校周边和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检查至少 1 次,通过“日查+夜查”“联检+抽检”“节假日重点查”等方式,实现对校外培训机构精准执法。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专项执法80余次。
三、聚焦服务增值化,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是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经营得到有效改善。探索推进教育领域行业管理行政合规工作,对108家机构开展行业合规。全面实施“学法减罚”创新改革,鼓励引导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学法活动,并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参加学法活动情况分别规定相应的减罚额度,积攒“学法减罚”积分。对于行政处罚法已明确免于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具体情形,利用“学法减罚”制度实行适度减罚,形成有效的正向激励。目前,已有超50%的非学科类机构参与“学法减罚”活动。二是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认真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强化事前公开、规范事中公示、加强事后公开,通过区政府网站将执法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向社会公示。同时,始终把严格查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作为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持续加大行政执法和违法行为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做到查处一批、规范一批、警示一片。三是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得到有效减轻。通过不断健全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预防机制、发现机制、查处机制,形成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格局,全区教育生态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同比增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