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762512299C/2024-00031
金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市行政执法局
2024-03-07
主动公开

朗读
今年以来,金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省、市中心工作,坚持创新破题、改革破题,以“五化一创”为工作载体,推进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集聚新动能、赢得新突破。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城市管理执法改革在抓指标促统筹中不断成熟。一是完善“四目录一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围绕“处罚办案、社会反响”等方面开展综合执法事项和124个赋权乡镇(街道)事项实施情况的全面评估,提高赋权事项精准度。深化拓展“一支队伍管执法”。结合各地特色实际,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机制向景区、园区、农家乐、药镇等延伸,推动执法“分散化”向“一体化”转变。制定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化建设标准。打造了义乌市苏溪镇等一批示范样本,并在全省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二)城市管理统筹协调在强平台建体系中不断更加顺畅。一是率先建成市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创设“指挥调度”“态势分析”“三色预警”和“特色应用”等6个模块,构建“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三级指挥体系、N项规则规范的“1+1+3+N”项工作闭环;承办全省现场会1次,承接住建部干部学院、安徽省司法厅、福建省司法厅等省部级单位来局调研考察4次,省内外市、县级单位28次。二是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按照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目标,纵向对接国家、省级系统,联通县市区已建成智慧城管系统,建成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测预警、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价等10个子系统,迭代智慧城管、养犬管理等应用场景,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市电子政务项目联审。三是高效统筹协调联合执法。创新制定“三书一函”等工作机制,获评全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最佳实践”项目。制定全市综合监管(综合查一次)计划,指导全市各级执法部门通过双随机、联合检查等方式,在教育培训、食品药品、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综合查一次”2764次,减少扰企27672次,协同指挥5442次。广电、文化和旅游、人力社保领域案件扩展突破,办案量稳居全省前列。
(三)城市运行风险防控在抓重点保安全中不断夯实。一是聚焦城市运行安全。强势推进消防通道违法建筑专项整治,编制出台《消防通道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实操手册》等,创新“三单制”全程跟办、“五个现场”工作法、“验证式”执法等,共排查生产经营单位19.2万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3万处;立案查处占用消防通道等消防救援事项2.2万件,罚款252万元。组织开展城镇燃气、建筑垃圾、违法建设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办理建筑垃圾案件3088起,办理燃气执法案件1.18万起,行刑衔接案件7起,办案量位居全省前列。二是聚焦环境污染治理。做好秸秆禁烧“疏堵督”文章,建立起“宣传、发现、管控、查处”机制,开展全方位、全时段、高频率的巡查执法,已累计处罚露天焚烧秸秆行为2484起,办案量稳居全省前列。加大餐饮油烟查处,累计排查出餐饮业单位3.1万家,安装完成率99.9%,共处罚餐饮企业38家、占道烧烤摊1252家。三是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开展“助企纾困”行动,出台17条惠企便民措施,出台第一批51项“包容免罚”清单,把增值化改革理念贯穿行政执法监管始终,推行轻微不罚、首违免罚,推广“三色单”三步工作法、说理式执法、非现场执法、教科书式执法等措施,体现执法温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处罚攻坚等行动,推行周通报晾晒,已累计处罚垃圾分类案件1.91万起,曝光典型案例93起;超前完成民生实事项目,在市区二环内7个轨道交通站周边迁建14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完成率达140%,实现换乘衔接率100%;参与站前区域秩序引导、问询指引、乘车帮扶等工作,为市民、旅客提供便捷、良好出行服务,全年浙里办568(我来帮)达8万余次。
(四)城管执法队伍管理在抓队伍促作风中不断加强。一是坚持在学思想中强本领。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主线,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综合执法工作的全领域,不断增强破解难题、化解风险、应对挑战的能力。深入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明德守法、完善自我”等活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工作的思路举措。二是坚持在省自身中提效能。高质量完成“执法办案规范化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整改;开展全系统案件办理“不认真不规范不严谨”问题大排查行动,核查案件25万余件,查摆问题1427个并全部按整改到位;出台并落实《案件质量考评办法》《金华市综合执法系统案件法制审核工作规范》等系列制度,每月评查基层中队处罚案件、研判行政争议案件和纪检监督“红色预警”信息,全系统案件质量显著提升。三是坚持在求作为中见实效。扎实推进“枫桥式中队”、“红色示范基层执法队”规范化创建,评选出首批9个金华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示范队、44个“红色基层示范执法队”。通过设立案例库、顶岗交流、业务培训、比武练兵等形式,开展分层分级培训授课、练兵比武90余次,培训人员近2000人次。组织“提能力、转作风、促发展”专题培训,覆盖全市1+8执法队伍3197名执法人员。
(五)城市市容环境品质在抓整治护亚运中不断提升。一是护航亚运有担当。打好“精彩金华迎亚运”城市环境风貌提升攻坚战,强力推进市容秩序巩固提升、户外广告优化提质等“八大提升行动”,清理规整各类“破、旧、乱、错”户外广告4.5万余处,依法拆除1.2万处;牵头开展全市LED屏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协同做好市区公共自行车站点LED屏、沿街商铺走字屏、大型LED显示屏等2000余处点位亚运主题宣传标语及视频轮播,全力营造浓厚氛围。二是风貌提升有作为。以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城市“十乱”现象为抓手,全面实施市容环境优化提升行动,累计处置城市管理问题25.1万起,结案率99.94%;高标准创成10个“高品质示范街区”、10条省级“街容示范街”和10个建设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样板区。三是文明创建有成效。持续深化犬类管理,深入推进“三全一关爱”和“两头乌”行动,累计处罚全市犬类案件3193起,曝光典型案例113起,推送信用惩戒案件793起;持续规范人行道违停,优化交通执法“优驾容错”机制,实行“十分钟违停温馨提醒”“6个月内首违免罚”政策,今年以来市区人行道违停抄单11.22万辆(次),为去年同期的43.37%。
(六)中心工作保障在抓协调创示范中不断发展。一是“三改一拆” 争先进位。累计处置违法建筑950.36万平方米,为省定任务的425%,处置量全省第一。无违建创建工作继续稳守第一方阵,获评各类奖项17项,创成“无违建县(市、区)”5个、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县(市、区)4个,预计获城乡建设用地320亩指标奖励。二是垃圾分类持续领跑。连续两季度位列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评估第2名,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保持“零填埋”,总量持续保持负增长(-0.3%),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均达100%。高标准完成示范创建,创成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432个,进度达108%。收集提炼典型案例,11篇经验做法入选《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典型案例》。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城市管理顽疾仍未根治。市容秩序存在抓一阵好一阵,事后迅速反弹的现象,如人行道违停、垃圾分类、犬类管理、市容整治等问题,专项行动往往只能起到短期效果,存在“紧一紧好一点,稍有放松即反弹”情况,长效管理措施不到位,难点问题整治有待突破,须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二)协同执法存在堵点痛点。部门间执法衔接配合有待加强,存在案件办理参与度不高、案件跟进不及时、案件移送质量不高等问题。乡镇(街道)对下沉执法力量的统筹力度不足,“一支队伍管执法”水平不高。部分执法事项对专业性要求高,且案件发生率低,案件办理经验无从借鉴,执法人员专业素养、办案能力跟不上。
三、2024年工作总体思路
一是城市管理再提升。锚定市委市政府“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战略部署,围绕打造“重要窗口”金华风景目标定位,继续开展新一轮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常态管控力度,持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深化省级街容示范街创建,打造文明有序、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
二是数字执法再突破。全面深化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的推广使用,推动执法监管、行政处罚、协同指挥全上平台,提升数字执法实战实效。建设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系统,开展业务系统整合,提升预警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能力。
三是履职为民再发力。继续保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保持“零填埋”,总量持续保持负增长,垃圾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继续保持100%;持续开展无违建创先争优,锚定“县县有奖项、项项有突破”的创建工作总体思路和走在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定位,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板单位和示范项目。
四是改革攻坚再深入。紧盯省综合评价考核指标,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赋权事项评估和动态调整;迭代行政执法指挥中心,构建以指挥平台为中枢、横向部门协同和纵向市县乡贯通的行政执法指挥体系;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深化监管“一件事”,推动市域执法改革质效实现整体跨越。
五是队伍建设再提质。深化推进“枫桥式中队”、“红色示范基层执法队”规范化创建,擦亮基层党建品牌,夯实基层基础。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模式,突出实战实效,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一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建强法制审核力量,深化执法办案“不认真、不规范、不严谨”问题排查行动,严格案件质量考评,进一步规范案件办理,提升行政执法权威性和公信力。